“學習的廣度深度還不夠”“調查研究不夠深入”“責任擔當精神有所欠缺”“廉潔自律督促管理仍有不足”……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中,大多數地方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時“真刀真槍”毫不留情,但也有一些地方在遣詞造句上頗花心思,“還不夠”“有所欠缺”“仍有不足”等婉轉之詞屢見不鮮。
  使用“還不夠”這類詞,“好處”在於:從字面上看,似乎是找到了問題,但問題的程度並不嚴重,留有餘地且彈性十足,甚至可看成是一種自謙;看似存在著某些問題,但主觀上已有了認識,大錯沒有,且一直在努力剋服解決。在網上流行的各種應付學習教育活動的所謂“範本”文章中,這類詞隨處可見。“還不夠”等說辭,似乎成了對付各種查找問題的“萬能鑰匙”。
  但這把“萬能鑰匙”,只能隔靴搔癢,開不了任何一把“鎖”。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武器,必須要有足夠的“辣味”,才能讓每個黨員幹部真正紅了臉、出了汗,進而治了病。前不久媒體報道,在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,“不講原則”“不負責任”“拔苗助長”“作風漂浮”等直指要害的尖銳措辭不時出現,“辣味”十足。在鎮江和宿遷市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上,下轉A7版
  上接A1版 “要求不高”“約束不嚴”“脫離實際”“文山會海嚴重”“慵懶散現象突出”等“辣味”字眼也頻頻出現,讓人冒汗。只有敢於對自己、對同志下猛藥施重手,才能達到治病救人的效果;反之,礙於面子搞“愛惜羽毛”那一套,諱疾忌醫,結果只能是害人害己。
  “還不夠”式說辭,實際上就是查找不出問題時的虛晃一槍、不願動真碰硬的含糊其辭。“還不夠”,顯然是真不夠。這也從另一角度證明,反“四風”不僅任重道遠,而且迫在眉睫;“四風”問題是痼疾,診治過程中難免傷筋動骨。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,不是拿雞毛撣子撣撣灰塵,不能馬馬虎虎當好好先生。只有將這把武器用好、用到位,才能真正起到治病救人之效。
  也許有人會辯解,說“還不夠”,也許真的僅僅是做得還不夠好,何必把問題說得那麼嚴重?但從中紀委近來密集曝光的各地違反八項規定案件中可以看出,鄉科級幹部已是“重災區”,“四風”問題屢禁不絕。“查找不出問題,本身就是問題”。這恰恰反映出,不少黨員幹部問題意識還不強,對體現“四風”問題的一些風氣見怪不怪、習以為常;有的明明知道有問題,卻總想藏著掖著,騎牆觀望,不願真正解決。 要真正解決“四風”問題,必先對問題有清醒而深刻的認識,少些“還不夠”式說辭。否則,含糊其辭避重就輕,即使一時矇混過關,也終免不了日後“河邊濕鞋”。
     (原標題:“還不夠”,該休矣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p56ppbq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